新闻资讯
这里是权威的裕鑫隆昌信息平台。我们立足自身发展,无论是公司热点还是行业新闻,都将及时准确地呈现给您……
设计玻璃温室通风系统需综合考虑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协同作用,结合作物需求、气候条件及温室结构特点,通过科学计算通风量、合理布局通风口与风机、配置辅助设备实现精准调控,具体设计要点如下:
一、自然通风设计
通风窗布局
顶部天窗:沿屋脊最高处设置可开启式天窗,面积占屋顶面积的15%-30%,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形成烟囱效应。
侧窗设计:在温室南北侧墙安装连续式电动侧窗,面积占侧墙面积的50%,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系统实现精准开度控制。
迎风/背风组合:结合风向变化,在迎风面开窗增强降温除湿效果,背风面开窗辅助通风,夏季可实现自然通风降温。
自然通风优化
天窗高度差:天窗与侧窗设置高度差,提升通风效率。
电动开窗机构:采用电动卷膜器或齿轮齿条传动系统,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开窗角度。
二、机械通风设计
风机选型与布局
轴流风机:在温室一端安装轴流风机,每100-150平方米配置1-1.5千瓦风机,强制排风形成负压环境。
湿帘系统:在温室另一端设置湿帘,配合风机实现水蒸发降温,夏季可降低室内温度5-8℃。
风机间距:风机间距不大于叶轮直径的30倍,末端风机距端墙4.5-6米,确保空气流动均匀。
环流风机辅助
空气混合:在温室内部架设水平环流风机,风速0.5-1.5米/秒,消除温度分层现象。
高架栽培适用:适用于番茄、黄瓜等高架作物,冠层温差可控制在±1℃以内。
三、混合通风与智能控制
混合通风策略
优先级控制: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阈值1℃时,优先启动自然通风;超出2℃时,启动风机-湿帘系统。
能耗优化: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联动遮阳网与通风设备,降低通风系统负荷。
智能控制系统
传感器网络:部署温湿度、CO₂、光照传感器,实时采集环境数据。
动态调节:运用PID算法自动调节通风设备,实现精准环境调控。
四、辅助通风设计
地中管道通风
空气预冷/预热:埋设深度2-4米的地下管道,冬季将室外-10℃空气升温至5℃,夏季将35℃空气降温至28℃。
能耗降低:配合离心风机使用,运行能耗降低40%以上。
空气过滤系统
污染物防控:安装空气过滤器,防止灰尘、花粉等进入温室,保护作物健康。
五、设计参数与验证
通风量计算
作物需求:根据作物种类、生长阶段和种植密度确定通风量。
气候条件:结合当地温湿度、风速等气象数据,计算通风系统容量。
性能验证
CFD模拟: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验证通风效果,优化通风口与风机布局。
实测调整:在温室投入使用后,根据实际环境数据调整通风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