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这里是权威的裕鑫隆昌信息平台。我们立足自身发展,无论是公司热点还是行业新闻,都将及时准确地呈现给您……
玻璃温室如何选址好
玻璃温室的选址是温室建设的关键环节,合理的选址能够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,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生产效益。以下是玻璃温室选址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:
一、自然环境因素
光照条件
光照强度:玻璃温室主要依靠自然光照进行作物栽培,充足的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基础。应选择在全年光照充足、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的区域。例如,在北半球,温室应尽量坐北朝南,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日照时长。一般来说,年日照时数应在2000小时以上,才能满足大多数作物生长对光照的需求。
光照均匀度:除了光照强度,光照在温室内的均匀分布也很重要。避免选址在山谷、盆地等容易产生局部光照阴影的地区,确保温室各个部位都能接收到相对均匀的光照,减少因光照不均导致的作物生长差异。
温度条件
极端温度:要避开经常出现极端高温或低温的地区。极端高温可能导致温室内温度过高,影响作物正常生长,甚至引发作物热害;极端低温则可能造成冻害,增加温室保温成本。例如,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,冬季气温可能长期低于 -20℃,选址时应充分考虑温室的保温性能和冬季加温成本;而在南方炎热地区,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长,需要关注温室的降温措施。
昼夜温差: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提升。一般来说,较大的昼夜温差(如10 - 15℃)对一些果蔬类作物生长有利。因此,可优先考虑昼夜温差相对明显的地区,但也要避免温差过大对作物造成应激伤害。
风力条件
风速与风向:玻璃温室结构相对脆弱,强风可能对温室造成严重破坏。应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,避开风口、山谷出口等风力较大的区域。一般来说,当地最大风速不应超过温室设计抗风能力的80%。例如,如果温室设计抗风能力为12级风(风速约32.7 - 36.9米/秒),那么选址地区最大风速应尽量控制在10级风(风速约24.5 - 28.4米/秒)以下。
防风措施:如果选址附近无法完全避开强风区域,应考虑在温室周边建设防风林或防风墙等防风设施,降低风速对温室的影响。
地形地貌
地势平坦:选择地势平坦、开阔的场地,有利于温室的建设布局和排水。坡度较大的场地会增加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,还可能导致温室内排水不畅,积水影响作物生长。一般来说,场地坡度不宜超过3%。
地质条件:要求地基承载力良好,避开地震断裂带、软土层、滑坡体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。良好的地质条件能够保证温室结构的稳定性,减少因地基沉降等问题导致的温室损坏风险。在选址前,最好进行地质勘察,了解场地的地质情况。
二、水源与水质因素
水源充足
水量保障:玻璃温室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,包括灌溉、湿度调节等。因此,选址附近应有可靠的水源,如河流、湖泊、水库或地下水等,且水量要能满足温室全年用水需求。例如,一个中等规模的玻璃温室(面积约1公顷),在作物生长旺季,每天的灌溉用水量可能达到50 - 100立方米。
水源稳定性:考虑水源的季节性变化,确保在干旱季节也能有足够的水量供应。如果选择地下水作为水源,要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,避免因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,影响水源的可持续性。
水质良好
水质指标:灌溉用水的水质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。应选择水质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区域,主要关注水的酸碱度(pH值)、盐分含量、重金属含量等指标。一般来说,灌溉水的pH值宜在5.5 - 8.5之间,盐分含量不宜过高,以免造成土壤盐渍化,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。
水质检测:在选址前,最好对周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,确保水质符合要求。如果水质不符合标准,需要考虑建设相应的水处理设施,这会增加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。
三、交通与配套设施因素
交通便利
运输成本:玻璃温室生产的农产品需要及时运输到市场销售,同时,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、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农资等也需要运输进场。因此,选址应靠近公路、铁路等交通干线,便于物资的运输,降低运输成本。例如,距离主要交通干线的距离不宜超过5公里,以确保运输车辆能够快速、便捷地到达温室。
物流配套:周边最好有完善的物流配套设施,如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冷链物流中心等,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和保鲜运输,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电力供应
电力保障:玻璃温室内的各种设备,如通风系统、遮阳系统、灌溉系统、加温设备、降温设备等都需要电力驱动。因此,选址地区应保证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,避免因停电影响温室内的环境调控和作物生长。
电力容量:根据温室的规模和设备配置,估算所需的电力容量,确保当地供电部门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。如果当地电力供应不足,可能需要考虑自备发电机等备用电源设备,这会增加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。
通讯网络
信息沟通:在现代农业中,通讯网络对于温室的生产管理至关重要。选址地区应具备良好的通讯网络覆盖,方便管理人员及时获取市场信息、气象信息等,实现对温室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。例如,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查看温室内的环境参数(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),并远程控制相关设备的运行。
四、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
政策支持
补贴政策:了解当地政府对农业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,如是否有针对玻璃温室建设的补贴、贷款优惠等。选择在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地区建设温室,可以降低建设成本,提高项目的可行性。
土地政策:确保选址用地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政策,避免因土地性质问题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实施。例如,有些地区对农业设施用地有明确的面积限制和使用要求,需要提前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。
劳动力资源
劳动力数量:玻璃温室的生产运营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,包括种植、管理、采摘等环节。选址附近应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,以满足温室生产的需求。如果当地劳动力短缺,可能会导致用工成本上升,影响生产效益。
劳动力素质: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,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。最好选择在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、劳动力素质较好的地区建设温室,便于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,提高温室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周边产业配套
农资供应:周边应有完善的农资供应体系,如种子、化肥、农药、农膜等农资产品的经销商,方便温室采购所需的生产资料,降低采购成本。
技术服务:靠近农业科研院校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,便于获取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。当温室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,能够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,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。